2025年7月,中国香港高等法院一场关于信托资产的争夺战,意外将娃哈哈集团的海外布局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在这个备受瞩目的案件中,宗馥莉方表示,涉案账户资金是“东南亚市场储备金”,并提供了越南工厂设备采购合同和110万美元付款凭证。
我们今天不谈八卦,就看看出海这一步,娃哈哈走了多久、多远。这场看似豪门纠纷的背后,原来或隐藏着中国饮料巨头“押注未来”的超前布局。


图片来源:新浪财经
娃哈哈的海外布局始于20世纪90年代,经历了试探性投资、战略调整、产业链整合及架构重组四个阶段,其离岸持股架构复杂且存在法律争议。以下是娃哈哈出海大事件年历:
1992-1996年:试探性出海与身份绑定
宗庆后在加州注册 Wahaha (USA) Group Corp。
推出“非常可乐”,并计划进军美国市场。
2004-2020年:生产端落地与资源布局
2004年:与达能合资在印尼建厂,主要生产AD钙奶及达能产品,但因宗教文化冲突未推广“非常可乐”。
2007年:达能强行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股权,引发“达娃之争”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。
2010年:计划投资菲律宾邦邦牙省1.5亿人民币开发6000公顷糖料种植园,后因土地政策搁浅。
2013年:宗泽后在美国注册 Zong’s family holdings,管理家族离岸资产。
2020至今:东南亚战略与法律危机
2023年:动用中国香港账户资金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(110万美元),但因继承纠纷延期2年未投产。
2024年:电解质水海外销量增长230%,AD钙奶瓶盖植入区块链溯源码,连接广西原料基地与东南亚终端。娃哈哈加速布局东南亚、中东市场,出口量预计增长25%。
2025年:审计显示,娃哈哈集团本部营收仅占体系总营收12%,核心资产转移至宗馥莉控制的“宏胜系”。
法律与经营风险总结
继承纠纷:18亿美元信托资金被冻结,越南工厂设备款支付中断。
合规风险:印尼清真认证未全覆盖,泰国标签违规遭退运。
架构合规性危机:BVI公司参与境内分红涉嫌“虚假贸易转移资金”,杭州国资已启动审计。
目前来说娃哈哈的国际化本质是“资本全球化先于业务全球化”。离岸架构服务家族资产隐蔽而非产业协同,导致当前法律定性与经营实效双输。若无遗产纠纷和解,东南亚布局恐持续停滞。

从上述他们的种种行为和过往决策中我们可以窥见,娃哈哈对东南亚的野心。从出口,到原材料布局再到生产线投产,东南亚的消费潜力巨大。
同时,合规的运作也是必备条件,复杂的政治和腐败的风气、以及繁冗的手续流程和多变的政策要求,无一不考验着陆续入局的玩家,我们作为深耕东南亚的咨询服务公司,合规服务的从业者深谙个中辛苦和门道,有兴趣可以找我们聊聊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