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泰国海关总署发布一则最新公告:2026年1月1日,进口免税限额预计降至1泰铢,所有进入泰国的国际商品将同时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。

泰国海关总署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全面取消低价商品的免税门槛。
现有的免税政策将于2025年12月31日到期,并明确不会再延长,到期之后将执行新规定。

泰国海关总署署长Phantong Loykulnanta
而让泰国当局如此坚决的现实因素:主要来自于整顿行业乱象的现实紧迫性。
海关总署署长潘通·洛伊库尔南指出改革原因,他表示:大量直接从海外购买的免税商品涌入市场,不仅没有为国家创造价值,还对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国内贸易商造成了不公平竞争。
更严重的是,由于缺乏对这些产品标准的检验,大量廉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,严重损害了国内生产商的利益。
在本月初泰国海关在一批来自中国的走私集装箱中,成功查获 18175 件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,涵盖水杯及移动电源等品类,涉案总价值高达 1.59 亿泰铢。而就在此次查获行动之前,该部集中销毁了此前在泰国各地海关口岸拦截的侵权商品,总价值约 6000 万泰铢。


一系列打假新闻的集中曝光,引发了泰国官方部门的高度重视。为整治市场乱象、规范行业秩序,泰国推出这一征税新规。
新规本质上是一套市场淘汰机制,将过滤掉大量不合规产品与商家,同时推动监管机制升级,加强了跨境贸易的产品合规性。
这一措施将有效提高泰国的产品准入门槛,但要真正构建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,泰国后续还将持续加码合规监管力度。未来,东南亚的监管环境只会愈发严格,对跨境卖家而言绝不可忽视。
多重困境:
卖家需精准把控成本核算、规避税务违规风险,加之不同品类认证要求各不相同,且认证流程耗时长,增加了合规操作的难度与复杂度。 进口关税与增值税的双重征收,直接抬高了商品的整体成本,使得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,传统的薄利多销模式难以适配当前市场环境。 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削弱消费者的购买热情,特别是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群体,其消费决策易受影响,进而对产品销量造成冲击。


应对措施:
主动与泰国本地优质仓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,实现商品本地化存储,缩短清关和运输成本。 提前梳理目标销售品类对应的泰国关税税率、认证标准,组建专业合规团队或委托第三方机构,高效完成产品检测、认证申报等流程,从源头规避合规处罚风险。 在泰国本地设立正规贸易公司、搭建专属仓储中心,实现商品 “本地存储 + 本地配送” 的全链路本地化运营模式。 泰国监管力度的升级,并不意味着出海泰国的生意机会变难,而是封堵了 “走捷径、钻空子” 的非正规路径。对于始终坚守合规底线、规范出海的商家和企业而言,这反而让泰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加开阔。如果大家在合规出海过程中碰到公司注册、产品认证、本地化运营等方面有疑惑,欢迎扫码咨询我们!

